告别腾讯-一点总结

鹅厂工作届满三年,明天即将离开,写一点自己的感受,希望能看到一些东西,也不被一些东西所影响。

Leave

业内讲金山银四,我也到了发痒的年纪了。一方面有家庭上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觉得北京发展的潜力远远大于深圳,机会也多得多,于是,过年期间准备了一下,拿到了今日头条的offer,即将在北京开始新的生活了。

SNG

2014年毕业来到腾讯SNG(社交网络事业群),做泛QQ方向的业务,在SNG内算是比较新的业务,老板也相对重视;但从整个公司的角度看来,SNG的优势都不太大,以至于我们经常自我调侃:CDG&WXG天之骄子,IEG游戏土豪,OMG一门三杰,TEG养老送终,剩下SNG吭哧吭哧的干活儿,却不知道未来在何方。

Engineering Culture

作为一个后端server研发,其实大多数时候是不会带入到公司大的场景中去的,但腾讯是一家特殊的公司,是一家以产品为导向的公司,每个人都或者说需要有那么一点产品意识,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产品在进化发展,产品运营开发测试,每个人对业务的理解更透彻了;另一方面,对技术不那么感冒,甚至可以说,工程师文化,在腾讯销声匿迹了,也不能说没有,而是被忽略掉了。

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KPI还是很重要的,而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很可能就是如果快速的解决某个问题,达到某个目的,一件事情做完之后,回头看的机会真的不多,业务在前进,人也一样——在业务飞速前进的大背景下,从Demo改到V3V4,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甚至在一些团队变成了不切实际的行动。这样的结果是:对于大多数非核心部门而言,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新的老的业务问题都不一定能搞定,自然无法将资源投放在解决工作效率与代码质量的问题上。半年一次的KPI考评,则从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去促使员工选择去解决最能体现价值的业务问题。长期的收敛结果,就是基础设施碎片化、野蛮化生长。

DevOps

DevOps在腾讯,大部分部门都是很空白的。

代码权限严格,网络权限一年比一年收紧,测试环境(SecureCRT 甚至加上 sz/rz)产能底下,很多生产力工具没提供比如Mac无法申请(其实比某些台式机便宜多了),很多老员工用着落后其他公司一个时代的硬件产品,追赶着行业领先的技术,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很多时候实在让人无奈。

在SNG内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是有集成化运维这类的东西的,但仍然不够,很多重复的事情,仍然不得不人肉,而且还有一些非常蛋疼的规范限制着你——比如通过内部系统,每人每天每个pkg只能pub一次,你pub过就只能找其他同事帮忙,不然就上了本月的研发黑榜 = =||,本人有幸连续三个月上榜过。

另外,腾讯里,很多新团队开发的自动化组件,没有人去用,或者用的很少,推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部门之间,业务不同,KPI没有交集,互帮互助都显得异常珍贵,团队之间,尤其是有点历史的团队之间,技术栈是大相径庭的,要他们容和统一,短时间内实在也不太现实,而长期来看,团队技术栈成型后,他们更倾向于Hire那些符合他们技术点要求的人,而不是能力相当的人,如何循环,再去改造就更加困难了;对比阿里巴巴,内部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决心去推动一些东西,有学长在阿里中间件工作,基本上集团内推行一种新技术是非常容易的,JDK6到7到8,遇到的阻力也无非是一些必经之路上的技术问题,而不是该不该用好不好用的扯皮,这些问题是腾讯需要思考的。

说了这么多,从我工程师的角度看,腾讯在产品上确实冠绝业界,但在工程技术上,要走的路还很远很曲折。

Benefit

讲完技术,讲点福利。腾讯的福利非常之好,包含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每年的旅行团建,夜宵,兑换,住房保障计划,无息贷款,覆盖全深圳堪比中型城市公交系统的班车服务,逢年过节的红包,结婚生育的礼金,甚至给下一代的VIPQQ号……对于职场新人来说,确实是一家非常值得加入的公司;对于职业暮年的人来说,则可能是可以颐养天年的公司;而对于其他员工,我觉得就因人而异了,可能要看具体工作的方向,部门,和个人对工作的理解了。

One More Thing

毕业的三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阶段,在腾讯我成长了非常多,也学会了很多,感谢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们,他们对我的协助,对我的指导,我都铭记于心;而我在腾讯文化的熏陶下,也完成了从一个青涩学生到一个工程师的转变,这些,都是我职业道路上毕生的财富。